We're sorry this project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
欢迎来到在线教学平台
首页 - 课程列表 - 课程详情
舌尖上的历史与文化
课程类型:选修课
发布时间:2021-06-04 18:25:39
主讲教师:胡小松
课程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建议学分:3.00分
课程编码:xtzx0340

胡小松教授,现任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西藏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组组长,十三五食品产业科技发展规划组组长。先后参与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的“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和“食品物流”等重大科技专项的规划工作。 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食品安全理论与技术、果蔬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三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已先后发表3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近100篇被SCI收录。2001年被国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年获“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2011年获(农业部)中华神农优秀创新团队奖;2014年获国际食品联盟与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共同颁发的“科学精神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目前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2012年被科技部聘为“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农业领域专家,食品制造与食品安全主题专家组专家和食品工程化加工技术与装备项目首席科学家。


沈群,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监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分会理事、中国粮油学会面制品分会理事理事、北京食品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的研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正在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农业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等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的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等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完成教育部鉴定5项。荣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天津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奖励1项。


吴继红,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秘书长;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食品风味化学、现代果蔬加工技术与理论、果蔬资源综合利用。正在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农业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SCI、EI收录的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第一完成人),制定标准7项;鉴定成果10项;主编及参编著作8部。


陈芳,国家果蔬加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eFood和Food Frontier期刊编辑,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Part A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报》编委,主要从事果蔬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7项。荣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奖、第19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B类)等人才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研领军人才和2018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科协九大代表。


宋弋,主要从事果蔬加工技术与理论、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理论、食品膳食纤维基础研究,主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静压对南瓜细胞壁基质多糖高级结构的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静压对南瓜纤维素分子结构的影响机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食品非热加工新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参编书籍3部。